[ 凝神章 ]:
道德天尊曰:
凝神觀照生死關 "
返照本性神不傷 "
攝情歸性超物外 "
心謙養德脫無常 "
境物搖動,謂之塵;萬象遷移,謂之世;塵世間,生有老少;少年貴於勤,老年貴養靜。
偶然未覺生出一念,此曰無明。無明本由心中深藏之自我價值觀,與慾得之意念加諸而成,故稱無明。
因其價值觀與慾求之合併,產生氣血之升降,導以行為之偏差;此衍生情緒之波動而難以掌控,稱為嗔火;簡言嗔火即是著人相或我相而產生。此嗔火一起內則焚己,外則焚人,故造業之端始於此;在修道之對治方法,從觀照本心本性為正法也。
何謂本心本性?謂之本來之面目,先天未染諸習之ㄧ種精神狀態。故在攻法之修,從凝神觀照即是要修者,入本心本性之源。
如何在呼吸中淡化個己,並降服心中氣血之起伏波動,進而思惟客觀,提升精神品質與無私之胸懷?在掌控情緒,必由本心本性有所瞭解方有其功;是故,掌控情緒是修學之重要課題-本性覺醒。
本性覺醒之訓練,幫助修學培養超然客觀看自己,也看別人;不縱容自己,不責怪他人;嚴以律己,寬以待人;;如此時日一久,自然會檢視自己,過去所累績不正確之觀念,使思想更純淨,將嗔火化為忍讓。
忍於心者,必有益於性命,能忍則心能虛,離開對立與概念糾葛。是故,本性之覺醒是提升精神品質,淨化心靈必修之路,此為將大腦識田中不斷淨化;讓淨化中,不斷提升善因之聚,而累疊靈能之增加-心靈慧通,神性現。
修行,為尋找真心;既入道,應捫心自問,是否具備真心?道本平常,如人飲水,雖平淡,然缺水卻不可。
洪秋田
道德天尊曰:
凝神觀照生死關 "
返照本性神不傷 "
攝情歸性超物外 "
心謙養德脫無常 "
境物搖動,謂之塵;萬象遷移,謂之世;塵世間,生有老少;少年貴於勤,老年貴養靜。
偶然未覺生出一念,此曰無明。無明本由心中深藏之自我價值觀,與慾得之意念加諸而成,故稱無明。
因其價值觀與慾求之合併,產生氣血之升降,導以行為之偏差;此衍生情緒之波動而難以掌控,稱為嗔火;簡言嗔火即是著人相或我相而產生。此嗔火一起內則焚己,外則焚人,故造業之端始於此;在修道之對治方法,從觀照本心本性為正法也。
何謂本心本性?謂之本來之面目,先天未染諸習之ㄧ種精神狀態。故在攻法之修,從凝神觀照即是要修者,入本心本性之源。
如何在呼吸中淡化個己,並降服心中氣血之起伏波動,進而思惟客觀,提升精神品質與無私之胸懷?在掌控情緒,必由本心本性有所瞭解方有其功;是故,掌控情緒是修學之重要課題-本性覺醒。
本性覺醒之訓練,幫助修學培養超然客觀看自己,也看別人;不縱容自己,不責怪他人;嚴以律己,寬以待人;;如此時日一久,自然會檢視自己,過去所累績不正確之觀念,使思想更純淨,將嗔火化為忍讓。
忍於心者,必有益於性命,能忍則心能虛,離開對立與概念糾葛。是故,本性之覺醒是提升精神品質,淨化心靈必修之路,此為將大腦識田中不斷淨化;讓淨化中,不斷提升善因之聚,而累疊靈能之增加-心靈慧通,神性現。
修行,為尋找真心;既入道,應捫心自問,是否具備真心?道本平常,如人飲水,雖平淡,然缺水卻不可。
洪秋田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