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1月5日 星期二

香菜 不算葷辛



香菜 不算葷辛
香菜是不是五辛(葷)?

香菜又稱「胡荽」、「芫荽」、「芫茜」。

網路上盛傳一篇香菜屬於五辛(葷)的文章,勸戒佛教徒或修行人不能吃。這篇文章在很多的佛教論壇;或私人部落格都可以看到,但它的標題名稱並不統一,我稍微統計大約七、八種之多,而內容大都相同。在這網路資訊發達的年代,相信有不少人已經看過(我在兩年前看到),我想大概有很多人都跟我一樣很震驚!也許從此不敢再吃香菜。

近日在因緣際會之下,驅使我搜尋「胡荽」的相關記載,最後所得到的結論是「胡荽」(香菜)不算葷辛。因為古時候的「胡」字可以通用「葫」字,而「荽」字有幾個通用字,其中一個是「菱」字,所以經書上所記載的「胡荽」,應該是在口語相傳與抄寫撰著的過程中,從「葫菱」二字轉變互通而來。

根據佛學辭典的記載,五辛裡頭的「大蒜」就叫「葫菱」,所以經書上所記載的「胡荽」不是指香菜,應該是大蒜才正確。以下是我搜尋到的資料:


五辛(佛學大辭典-丁福保編)
(雜語)又曰五葷。五種有辛味之蔬菜也。

梵網經下曰:「若佛子不得食五辛:大蒜、茖蔥、慈蔥、蘭蔥、興渠,是五種一切食中不得食。若故食,犯輕垢罪。」

楞嚴經八曰:「諸眾生求三摩提,當斷世間五種辛菜。此五種辛,熟食發婬,生啖增恚。如是世界食辛之人,縱能宣說十二部經,十方天仙嫌其臭穢,咸皆遠離。」

天台戒疏下曰:「舊云:五辛謂蒜、蘭蔥、興渠、韭、薤,此文止蘭蔥足以為五,兼名苑分別五辛。大蒜是葫菱;茖是薤;慈蔥是蔥;蘭蔥是小蒜;興渠是蔥蒺也。」

興渠為梵語辛膠之名。唐高僧傳,謂僧徒多迷興渠,或云蕓臺、胡荽,或云阿魏,唯淨土集中別行書出云五辛,此土唯有四,闕於興渠。興渠生于闐,根麤如細蔓菁而白,其臭如蒜。臺荽非五辛,所食無罪。今他書猶多以芸臺、胡荽為葷,不知其誤。


一切經音義卷第五十八(十誦律第十三卷)
胡菱 (又作[卄/綏]、荾、荽、三形同,私佳反韻略云胡荾,香菜也,律文作綏非也)。

CBETA 電子佛典


一切經音義卷第八十一(南海寄歸內法傳第三卷)
胡荽 (下音雖,香菜名也,亦作荾,傳作[(云*云)/ㄆ]書錯也)。

CBETA 電子佛典


佛祖統紀卷第三十三
梵網云:大蒜(天台疏云:葫菱廣韻作胡荽),茖蔥(薤也音格廣韻山蔥),慈蔥(蔥之正名),蘭蔥(小蒜),興渠(蔥蒺也,生熟皆臭,葉如蔓菁,其臭如蒜。經音云:生于闐國。應法師云:烏荼國人常食,即阿魏)。雜阿含云:革蔥(茖同),慈蔥(蔥)木蔥(非小蒜即韭),蒜(大蒜),興渠(此五出梵網也)。涅槃經云:蔥韭薤(但列三名)。楞伽經云:蔥韭薤蒜(但列四名,不出興渠而加以韭。若蒜分大小則仍有五名)。此方言五辛,當云:蔥韭薤大蒜小蒜如楞伽所列。

CBETA 電子佛典


《梵網菩薩戒經疏注》-天台智者大師疏,門人灌頂錄,東掖白蓮沙門與咸(入疏箋經加註釋疏)
第四食五辛戒
【疏】
舊云:五辛,謂[卄/秝]、蔥、興渠、韭、薤。此文止蘭蔥足以為五,兼名苑分別五辛。[卄/秝]是胡荾(音雖),茖蔥是薤,慈蔥是蔥,蘭蔥是小[卄/秝],興渠是蒠蒺,生熟皆臭悉斷,經云五辛能葷,悉不食之。

【註】
五辛諸文互出不同,今備錄之。

經一大蒜(音筭),俗作[卄/秝],廣韻云:葷菜也,張騫使西域得大蒜胡荽。荽亦作荾,此似二物,疏云:[卄/秝]是胡荾,似此同之。

二曰茖蔥,或作革字非,應作此茖字,音格,篇韻皆云:山蔥。

三曰慈蔥,或單云蔥。疏云慈蔥是蔥,篇韻葷菜。

四曰蘭蔥,疏云:蘭蔥是小[卄/秝]。石壁云是家蔥,經釋音云:慈蔥是家蔥,蘭蔥是小[卄/秝]。

五曰興渠,梵音訛轉,正應云形具。疏云蒠蒺,篇韻蒠,音息,蕪菁菜也。以興渠為蒠蒺,未詳所出。釋音引慈[敏/心]三藏傳云:五辛此土但四,即大[卄/秝]等,若興渠者于闐國有之,其根白、葉如蔓菁、臭如[卄/秝],榮鈔以為阿魏,藏疏或云[卄/考]荖,皆無所據,今據僧傳所引乃正。

CBETA 電子佛典


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九(唐洛陽罔極寺慧日傳(真法師))
又以僧徒多迷五辛中興渠。興渠人多說不同,或云蕓薹、胡荽,或云阿魏,唯淨土集中別行書出云五辛。此土唯有四,一蒜二韭三蔥四薤,闕於興渠。梵語稍訛,正云形具。餘國不見,迴至于闐方得見也。根麤如細蔓菁根而白,其臭如蒜,彼國人種取根食也,于時冬天到彼不見枝葉。薹、荽非五辛,所食無罪,日親見為驗歟。

CBETA 電子佛典


最後貼上「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資訊網」公佈的五辛種類:

何謂植物五辛(蔥、蒜、韭、蕎及興渠)請再詳述?
1) 蔥:含青蔥、紅蔥、革蔥、慈蔥、蘭蔥、薤。
2) 蒜:含大蒜、蒜苗。
3) 韭:含韭菜、韭黃、韭菜花。
4) 蕎:即為蕗蕎。
5) 興渠:即為洋蔥。


以上轉自:中華民國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資訊網(常見Q&A)


2010-09-14
Naga



相關文章: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